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bookben.cn - 手机访问 m.bookben.cn---书本网【gzbysh】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此处世,战无不胜》 作者:大理【完结】 第一章 厚是立足社会的基础   “厚”的一种基本形式便是“忍”,当然,厚黑学所主张的“忍”,不是低三下四,甘愿受他人摆布,不是忍气吞声,受人欺负,逆来顺受,不去反抗,而是一种积蓄力量的方式。“忍”一时彷佛是吃了亏,其实,一个人敢于吃亏,不去占便宜,讨好处,也许就占到了最大的好处。厚黑者懂得,人活一世首先必须忍耐,必须学会吃亏。 心胸宽广的“厚”功夫是成大事的基础 “脸皮薄”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忍”不是甘愿受他人摆布,而是一种积蓄力量的方式 能忍是有实力的标志 为了占便宜,必须学会忍耐和吃亏 靠“厚”积蓄力量,不争一时之长短 对人对事都要保持着宽恕的态度 包容“愚蠢的好人” 公开承认自己的短处,有意暴露自己的弱点 像蟑螂一样活下来,坦然面对不如意之事 犯了错误不过分自贡,对自己宽容是“厚”的功夫 “厚”应当有节有度,不能没有原则 第二章 为人处世要厚黑两手   软与硬,作为一种处世谋略,或者作为一种交际手段,无论何种场合,不可偏废。从理论上讲,“厚”,体现友善、修养、通情理;“黑”则显示尊严、原则和力量。就客观情况而言,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厚”与“黑”的两手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厚”是“黑”的基础,“黑”是“厚”的目的 “厚”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黑”能在纷争的社会中立足 为了“进步”,“让步”是一种较高的厚黑技巧 在动不动就发火的人面前也不可轻易发怒 用“厚”摆脱孤独,靠“黑”保持自我 谋求利益要“黑”,为人处世须“厚” 遇强用“厚”,遇弱使“黑” 第三章 为人须容得自己的偏私   真正的厚黑者懂得,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就是“人格”。厚黑学推崇人要修身养性,战胜自己,完善自己的人格。当然,对“人格”的要求不能过于机械死板,厚黑之人不仅善于原谅别人,要善于原谅自己。 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就是“人格” 修身养性,战胜自己也不容易 奉行“厚黑”者也应坦诚可靠 见人只说三分话,君子之交淡如水 沉静凝重是“厚”的表现 不要羡慕那些走旁门左道而暂时得到利益的人 抛弃义务感与内疚意识,不做自己心理的奴隶 长了瘤子就要动手术,知道自己错了就要改 充满自信,通过自我反省保护自己 第四章 处世要摆脱他人的障碍   “捧”不仅是为官厚黑之道,还是与人交往之中联络感情的一大法宝。你捧人,并不表示欺世媚俗,只是在使大众注意他的长处,绝非卑上无格的行为。所谓“捧”,并不是瞎捧,也不是乱捧,要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形来捧,当你觉得“欲捧而已无可捧”之感时,不妨“贬低自己”。 “捧”是有效联络感情的法宝 该拒绝时就说“不”,切忌“死要面子活受罪” 巧诈不如诚拙,为人当有宽厚的胸襟 通过履行诺言赢得别人的信任 为了让对方感到愉悦,不惜贬低自己 躲开“惹不起”的人,避兔不必要的麻烦 坦然面对两面三刀的“笑面虎” 熟谙“厚黑”功夫的人,不怕任何歧视 不要怕别人嘲讽,也不要嘲讽别人 面对诽谤谗言,善于持“厚” 先示弱后逞强,用“厚”的策略为“黑”铺平道路 第五章 靠“厚黑”铺就晋升之途   厚黑者懂得:宠辱不惊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操守。但是,没有人喜欢被旁人遗忘,当众人把你当成隐形人似的视而不见,当你这匹“千里马”的驰骋本领未被世人所见,就必须尽快用“厚黑”功夫摆脱。晋升之路不是平坦的。想踏上这条路,你需要忍耐,更需要竞争。其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你的厚黑功夫。 洞悉厚黑拍马术的要领 理性地完善自我,最要紧的功夫那就是“厚” 克服阻碍成功的“薄”和“白” “没有机会”永远是那些失败者的遁词 摆脱受人排挤或被人遗忘的被动局面 用“厚”摆脱默默无闻,用“黑”使你出人头地 风度也需要厚黑的功夫支撑 先用“厚”的功夫克制忍耐,再用“黑”功下狠手 把握厚黑原则,竞争晋升职位 第六章 黑是成就事业的手段   厚黑学强调,一个人要成就大的事业,不能随心所欲、感情用事,对自己的言行应有所克制,甚至为了做到与人为善,也必须抑制自己过分行善的欲望。一般情况下,采取“黑”的手段时,总得给对手留一条退路,也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但是,真正的厚黑者,在关键时候,也具有痛打“落水狗”的魄力和“斩草除根”的智慧,不会故步自封,停滞不前。当然,“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这是厚黑学所主张的谋事的一种原则,正确的做法是:自己看准了,就动手! 坚持自己的权利是最基本的“黑” 真正“黑”的强硬不等于蛮横或鲁莽 学会用“黑”克制自己 不能因心软、手软影响大局 真正具有厚黑功夫的人永远不会满足现状 自己看准了,就去做 “黑”中一定要有“厚”,不要把“兔子”逼急 正 文 第一章 厚是立足社会的基础 [本章字数:38288 最新更新时间:2008-06-02 15:04:16.0] ----------------------------------------------------   “厚”的一种基本形式便是“忍”,当然,厚黑学所主张的“忍”,不是低三下四,甘愿受他人摆布,不是忍气吞声,受人欺负,逆来顺受,不去反抗,而是一种积蓄力量的方式。“忍”一时彷佛是吃了亏,其实,一个人敢于吃亏,不去占便宜,讨好处,也许就占到了最大的好处。厚黑者懂得,人活一世首先必须忍耐,必须学会吃亏。 心胸宽广的“厚”功夫是成大事的基础 人在受到外来的羞辱时,需要一点儿心胸宽的“厚”功夫,心胸宽广的“厚”功夫是成大事的基础。 褚衰是东晋时有名的大将。有一次,他乘船送客往浙江,夜晚投宿在钱塘县的驿亭中。当时钱塘县令也正送客过江,来到驿亭。亭吏因为不知道褚衰的身份,为了接待县令,就把褚衰赶了出来。出门在外就得受委屈,褚衰聪明地对世态生相,一望就心里有数,泾渭分明,犯不着跟亭吏过不去,于是褚衰采取了“厚”的策略??悄悄卷起行李到江边的牛屋住下。 不久,钱塘潮水涨起,县令沈充观潮来到此处,远远望见牛 屋下竟住着人,感到非常惊奇,忙问下属是谁。亭吏不敢隐瞒,回答说:“昨天有一个北方人来投宿,因为你们这些贵宾驾到,所以把他暂时安置在那儿住。” 沈充当时微微有些醉意,所以想开个玩笑,他叫道:“嘿,北方佬,过来吧!快快报上你的姓名,我可以给你一些饼子吃呢!”当官的对平民百姓无礼是常事,但如果是宦官侮辱外戚,文官蔑视武将,一般是会生出风波来的,甚至互不相让,一直到皇帝那儿,让朝廷好不热闹。 褚衰地位虽不高,大小也算个人物,受到别人的轻视嘲弄,心里老不大高兴。他心里想: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什么样的上司,就有什么样的下属,瞧他沈县令那个粗鲁样子,也难怪会有亭吏这样恶吏了。他心里骂着,嘴上还是彬彬有礼地回答:“我是河南的褚衰。”根本不提起被驱赶的事情。即使介绍自己,也只是冰冷的几个字。话的效果往往跟它的长短成反比,褚衰一下子把沈充镇住了。 沈充早就知道褚衰的大名,现在把褚衰得罪了,很希望对方能责备那个该死的亭吏和自己一顿,自己才好趁机下那难堪的台阶。但褚衰站在一旁不开口,沈充要鞭挞亭吏也被他制止了。于是沈充只好吩咐手下杀鸡宰羊,备妥丰盛的酒宴款待褚衰,请褚衰赏脸。褚衰毫不迟疑地答应下来。沈充知道他对自己一定有看法,但不好直接问他,所以只有更加小心地赔不是、劝酒。 有人把褚衰的做法叫做“皮里春秋”。意思是:尽管心里对别人有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却从不肯轻易谈出,心存泾渭,却从不随意褒贬别人。褚衰深深懂得,跟别人过不去,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何况古人还教训过:大人不计小人过。或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看穿了看透了之后,何须把褒贬溢于言辞,喜怒形于声色呢?褚衰如果忍不住,至少可以谴责他们一番,得一些快慰。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甚至还可以和县官、亭吏到民事法庭上一见高低,只是那临江把酒,觥筹交错的酒宴恐怕就得泡汤了。 人在受到外来的羞辱时,需要一点儿心胸宽的“厚”功夫。 否则,羞耻心过重,受到一点刺激就受不了,承担不了委屈,喜 怒乐都挂在脸上,这样的人成就不了什么大事。 “脸皮薄”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1、“脸皮薄”者难于适应社会 曾有一位朋友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他有一次被一位小贩缠 住,逼着他买他的小商品,开始他就采取了拒绝的态度,可是那 位小贩只是缠着他,在大街上当着很多人的面大叫大嚷,他最后 实在忍无可忍,只好自认倒霉,买了那位小贩的东西。 他说他“脸皮薄”,在大庭广众之前他不好意思生硬的拒绝。对了,这便是我们长期受其困扰的主要原因了。 在生活中,“脸皮薄”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常常脸红,说不出话来。不敢进舞厅,不敢在所有公共场所抛头露面。不敢与陌生人交往,不愿与地位高于自己的人交往,怕别人张望。不敢在公共场所讲话,即使是本公司、本部门、本科室内的讨论会上发言,也心惊胆颤,手脚不知怎样安放,局促不安,总害怕自己说错遭人讥笑,总以为在场许多人都比自己高明,不敢发挥自己。 “脸皮薄”就是爱害羞,也就是常常感到难为情的现象,这可以追究到心理的原因,因为害羞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心理感觉。 害羞有下种类型,一是气质性害羞,即生来性格比较内向,气质比较沉静,说话低声细语,见到生人就脸红,甚至常怀有一种胆怯的心理,举足投步、寻路问津也思前想后、顾虑重重。这种性质的害羞为数很少,与先天的气质类型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适应、锻炼而改善。一种是认识性害羞。造成这种害羞的主要原因是过分注重“自我”,患得患失心太重,生怕自己的言行不对被人耻笑,说话做事都要有绝对的把握才进行,不敢冒点风险,因而老是受环境和别人言行的支配,缺乏主动性。久而久之,便羞于和人接触,更羞于在公开场合讲话。三是挫折性害羞。这种类型的人,以前不害羞,性格开朗,交往积极主动,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连遭挫折,变得胆怯怕生,消极被动。害羞不仅阻碍与别人建立正常亲密的友谊,还可能导致沮丧、焦虑的情绪和孤独感,导致性格上的软弱和冷漠。 如果顺着这种心理感觉进一步追问:无论哪一方面,或者在许多方面你能不比一般人差,甚至还强许多,为什么别人气宇轩昂、谈笑风生,一点不缺乏自信,一点不害羞,一点不感到难为情,他能做到不把自己的缺陷挂在心中而自然而然地与人交往而你却做不到,你却没那份自信,无法不时时刻刻关顾到自己,无法做到不害羞,不难为情呢? 害羞,有时的确很误事。仅仅找工作,就成为一个大问题。他们往往害怕同雇主当面洽谈工作,而一旦找到工作,又可能失去提拔晋升的机会。害羞的人完成工作的方式是被动的,而不是大胆的。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是考虑如何取得成功,而是考虑不要失败,对承担风险犹豫不决。 在社交方面也受到限制。他们感到主动交友很困难,因此他们的孤独感往往强烈。有一部分人甚至由此而闭关自守、与人隔绝。当他们真的与人交往时,常常不愿中断关系。他们很重视这种稳定性,希望避免为寻求真正宝贵的友谊而遇到的困难。结果,他们结交的伙伴,当然不会是他们理想中的朋友。 因此,必须克服害羞的心理,把脸皮练“厚’。 2、要“厚”下脸来拒绝别人 为了给自己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必须学会“厚”的功夫。要敢于拒绝,就要敢于说“不”宇。同时说“不”字也还是有技巧的,太生硬地拒绝人家,人家脑子里必会对你产生一种报复的心理。 你在非得拒绝别人,而又不希望引起对方反感时,你最好按以下的方法去做: 应该向对方说明自己拒绝的理由, 拒绝的言辞最好用坚决果断的暗示,不可游离, 不可把责任推到对方身上, 不要用言辞伤害对方自尊心, 解释你的拒绝是出于不得已的情况。 这里有必要谈一谈游离的态度,就是在你不愿接受对方的时候,采取的是一种似是而非却又模棱两可的言词,这必然造成对方的一种错觉,使对方以为你并没有拒绝他,而再找机会来纠缠你。而最终必然会遭到你生硬的拒绝,这就很容易使对方对你产生更为严重的不满,甚至对你的人格产生怀疑,那么对你的损失就更为惨重了。 这类含混不清的言辞在国际外交上倒是可以使用。曾经有一位批评家讽刺外交官说:“大凡外交家们说‘是’的时候,他的意思之中,已本能地含有了‘或许’的成分;他说‘也许’的时候就是‘不’;至于他说‘不’的时候,则他本身就不是个外交家了。” 我们当然在拒绝时应该显得温和一点,火药味淡一点,但切不可因此而丧失你的果断坚决、毫不动摇的立场。 这里有必要让对方清楚地认识到你是一个坚决果断的人。如果对方也是一个很高明的人,一般在正式谈话前出于摸清你各方面底细的目的,会向你提出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微笑着表示沉默,不必回答,待对方认为你这一个人不好对付以后,再反戈一击,乘势将对方的气势压下去,这样距离成功就非常接近了。 当然,对方的问题如果实在很难接受,在同一个“不”字已经解决问题的时候,你也可以非常坦诚却又不乏圆滑地回答:“是的,你的话很对,但你也该明白我也有我的苦衷。” 切记,在拒绝别人的过程中不要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不要使他人感到委屈和难堪。要考虑到在你拒绝别人的观点,表明你的观点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对方在心理上是否承受得住,仍然要努力保证对方心理上的自满、得意。 以上介绍了几种拒绝他人的技巧。但只要注意到四个字“见机行事”,就不难掌握。 但愿每个人都能成功地运用这个方法,得心应手掌握这种拒绝他人的技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通常要和其他人打交道。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在交际场合中得心应手,运筹帷幄,而有的却处处碰壁,无所适从呢?这主要由于一种心理因素决定的,那就是“脸皮薄”,也就是所谓的羞怯感。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这种心理过于严重的人往往会出现自卑、恐惧、忧郁等不良心理。而这些心理恰恰就是阻碍我们成功交往的障碍。所以,我们要在交际中立于不败之地,惟一途径就是学会“厚”,彻底消灭这种心理。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看这种羞怯心理对我们的不良影响。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这种心理,就会在思想形成“思维障碍”。当我们面对我们所要与之交往的人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从而遭受致命的打击,往往就造成某一个谈判或者是商业洽谈转向对自己不利的一面,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 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以一付胜利者的姿态立于对手面前,总是极力掩饰内心的怯懦感,可是往在产生相反的效果,欲盖弥彰。这时我们应该从气质上、从内心深处克服这种心理。那么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泰然之态便可以应付任何一切难以应付的事情。 羞怯感是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就有的,是人性弱点的一面。只是在我们不与外界发生联系的时候,这种感觉便潜伏在人性的深处,你自己或者是外人都不易感觉到。可是,在我们交往的时候,这种感觉又是怎样从原始状态萌芽,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最后形成怯懦这种必然后果的呢?下面我们用实例说明这一发展过程,然后试图提出一种克服这种心理的最佳方法,从而彻底消灭这种心理。 如果说你对你自己的眼睛不满意,总觉得看人的时候非得斜视不可,你的那种首先就潜伏的羞怯感就会从情感深处激起,这时你往往不愿在人多的场合露脸,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中发表言论,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惹人注意,瞧人一眼,甚至使你缩在大厅的某个角落不敢去跟异性交往,这样就演变成为阻止人们正常交往的心理障碍,如果这种情形出现得越多,这种心理障碍就越严重,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而这恰恰是我们完美人格的大敌。 如果一个人的记忆力很薄弱,总是记不住别人替他介绍的朋友的名字,这时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般的情况是很容易产生一种自卑情绪,有了这种情绪便会常常回避一切需要记忆的东西,自然也就妨害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再谈事业的成功和理想的实现,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造成这种自卑心理的原因绝对不止以上所举的两个例子所代表的,还有很多原因,哪怕是一个很微小的生活细节,也往往使我们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比如你的身体某方面存在着缺陷,或者你有一个不受大众欢迎的习惯动作,而你却又无法改变的,都可以造成一个人的心理障碍。 归结起来,我们可以说自卑意识的形成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属于生理方面;属于智力方面;属于道德方面;属于社交方面的。 可是我们怎么克服这种自卑心理呢?解铃还须系铃人,最终我们还得以克服难为情心理着手。 首先应该明白,所谓“难为情”和“自卑”并没有什么可觉得惭愧的。因为在人形成之初便形成这种心理,只是这种心理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历史阶段所表现的程度不同罢了。作为一个人来说,生活中很多事情往往不是能够随一个人的心愿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不能孤立地看待。你自己也许真的有些方面比不上人家,可是并不是说别人每一样都比你强,应该善于自己寻找自己的长处,并且努力使它大放光芒。所谓百业之中,皆有所长。能够在某个方面、某个领域成为一代宗师,才是成功的第一要诀。 我们应该明白自卑这种心理感觉并非不能克服的。闻名世界的拿破仑,曾经因为自己矮小异常而羞愧不已;另外,如蒂姆提尼斯、爱迪生、凯撒以及世界史上许多著名人物都曾有过某种程度的自卑感,可是他们能够战胜自卑,战胜自己,最终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卓越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种自卑心理才促使他们去寻找更加完美的人生,而成为人类优秀的楷模。 为了要完全地克服这种弱点,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这种心理的起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又可以做一个实验,选定一个人多的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注意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在思考某个问题的时候,注意自己对某件事情的决断是不是比较干脆利落;在面对一个陌生人的时候,你愿不愿意把他当作你的新朋友;在他人面前你是否会觉得自己脸红;是不是平常有很多忧郁的事情;是不是经常埋怨别人发现不了你的长处。凡此种种,一一分析,便可以知道导致你自卑心理的原因,从而便能够对症下药,减少了克服这种心理的困难,练就过硬的“厚’功夫。 “忍”不是甘愿受他人摆布,而是一种积蓄力量的方式 1、该争的要争,不能力争的才“让” 我们常常在生活中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它可能是一种平白无故的批评,也可能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指责;它可能来自同事和朋友们的误解,也可能是出于某些不安好心的人的唆使和阴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明察事理,则很容易把事情弄坏,甚至是把好事办成坏事,而“忍”能帮助我们去处理这些问题。 厚黑学所主张的“忍”,不是低三下四,甘愿受他人摆布,不是忍气吞声,受人欺侮,逆来顺受,不去反抗,而是一种积蓄力量的方式。忍一时仿佛是吃了亏,其实,一个人敢于吃亏,不去占便宜,讨好处,也许就占到了最大的好处。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后,五战五捷,共歼敌23万余人,其申包括美军8.8万余人,把美李(承晚)军从中朝边境再次赶回到“三八线”附近,狠狠打击了美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这样使战争出现了相持和持久的局面,美国想通过军事手段解决朝鲜问题已完全不可能,在世界舆论要求早日采取谈判,用政治手段解决朝鲜问题的压力下,1951年5月16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向杜鲁门总统递交了该委员会通过的在“三八线”附近停战,谈判结束敌对行动的建议,当即得到批准。在联合国和其他中立国家斡旋下,1951年7月10日,交战双方在开城(后移至板门店)开始举行停战谈判。 当时,停战谈判主要围绕四个问题。一、确定军事分界线。在这个问题上,我方主张维持反映双方军事力量基本平衡的状态,挫败了美方蛮横索取朝鲜北部大片领土的野心。二、停战的安排与监督。在这个问题上,我方坚决拒绝了美方借机干涉我内政的图谋。三、关于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等问题。我方坚持停战协定中应规定召开高一级政治会议加以讨论,美方最后勉强接受了。在上述三个问题上,我方也作了一定程度的妥协。四。战俘遣返问题,这是谈判中斗争最复杂最激烈的问题。 停战后双方交换全部战俘乃国际惯例。1949年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也有明确规定(即实际战事停止后,战俘应即予释放并遣返,不得迟延)。因此,交换战俘本应是个简单的次要的问题。但美方与李承晚集团公然践踏国际公约,强扣战俘,并借这个问题阻挠停战协定的签订达一年半之久。其实质仍是美方是否下决心停战的问题。 美方从四个方面向我方施加压力:一、在会场上炮制“一对一”交换、“平民顶战俘”等谬论,拒绝全部遣返我方被俘人员。为迫使我方接受其无理的要求,动辄单方面休会,十分无礼。二、操纵联合国通过相应的决议,以壮声势,欺骗舆论。三、在战俘营中制造多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并对我战俘人员进行“甄别”,强迫刺字、按手印、写“血书”、转移营地、谁要求遣返即遭毒打、截肢或杀害,甚至挖心割肉,以恫吓其他战俘。四、在上甘岭地区发动攻势,继续进行细菌战,加紧轰炸中国边境城市,扬言要扩大战争。 针对帝国主义的罪恶行径,周恩来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对美方进行细菌战、轰炸我领土的强盗行径,我方提出强烈抗议。对美方叫嚷要蒋介石集团出兵在朝鲜后方两栖登陆,我方做了准备。对美方强扣和虐杀我方被俘人员的暴行,周恩来和我方代表团发表声明详加揭露,并以我方广大被俘人员可歌可泣的反抗和斗争,证明美方所谓的“强迫遣返”是站不住脚的,是彻头彻尾的谎言。联合国大会在1952年12月3日通过关于朝鲜问题的决议,企图迫使我方接受。周恩来致电联大主席,指出这是在战俘问题上以强迫扣留的“原则”为基础的决议,支持了美国的错误立场,是在中朝没有参加的情况下通过的,因此是非法无效的,中国人民坚决反对。周恩来的坚定立场使美方骑虎难下。因此,艾森豪威尔新政府上台后不久,从总的战略出发,不得不改变那种破坏和拖延谈判的政策,开始实行转弯。1953年3月28日美方提出先交换伤病战俘就是一个信号。 具有非凡政治头脑和外交眼光的周恩来,敏锐地抓住了美方的新动向,同意交换伤病战俘,并建议恢复谈判。以此为契机,为推动停战的实现,周恩来指示我方采取了自谈判以来最关键的步骤,也是最大的让步。 停战后,战俘问题仍是斗争最尖锐的问题。美方出于反共和给中国与朝鲜抹黑的政策,伙同李承晚、蒋介石公然违背停战协定的有关规定,把我方被俘人员交给李、蒋集团编人军队。对这种强盗行径,周恩来提出了最强硬的抗议,表示一定要追究到底。他提出,鉴于美国的侵略政策所造成的国际紧张局势,召开政治解决朝鲜问题的五大国会议更加必要。后来,这一会议于1954年4月在日内瓦举行,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由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亲任代表团团长。 总之,在战俘问题上,周恩来同美方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坚持了应予全部遣返的原则,但从实现停战的全局利益出发,在遣俘的步骤、时间和方法上做出了必要的让步。可以说,在整个停战谈判过程中,周恩来做到了该争的据理力争,可让的或不能不让的,看准时机让。对如何掌握让步的程度和时机,周恩来曾指出:美国蛮横无理不能让步,虚张声势时不能让步,不起作用时不能让步,让步必须能扭转局势。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进行的国际性现代化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周恩来作为毛泽东的主要助手,坚决执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思想,成功运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有理、有利、有节” 的斗争策略思想。中国人民同朝鲜人民一道,打败了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歼敌100多万人,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高度现代化装备敌人的宝贵经验,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2、权衡利弊,不因小失大 1939年8月,英国人搞到一台“英尼格码”。“英尼格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使用的一种高级密码机。英国组织了一万多人专门从事破译“英尼格码”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破译出第一份“英尼格码”电报。从此,英国就能及时得到准确的情报,使空军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出动作战。 希特勒的空军进攻屡遭挫败后,他的军官们开始怀疑是否密码泄密,于是决定作一次空袭试验??轰炸英国的考文垂市。 l940年11月12日晚,丘吉尔从对方电报中获悉:48小时后,德国将空袭考文垂,代号为“月夜奏鸣曲”。这给丘吉尔出了个难题:如果保护这个城市,就意味着告诉德军,“英尼格码”已被破译;如果放弃这座城市,将会遭受极大的损失。权衡再底。他提出,鉴于美国的侵略政策所造成的国际紧张局势,召开政治解决朝鲜问题的五大国会议更加必要。后来,这一会议于1954年4月在日内瓦举行,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由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亲任代表团团长。 总之,在战俘问题上,周恩来同美方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坚持了应予全部遣返的原则,但从实现停战的全局利益出发,在遣俘的步骤、时间和方法上做出了必要的让步。可以说,在整个停战谈判过程中,周恩来做到了该争的据理力争,可让的或不能不让的,看准时机让。对如何掌握让步的程度和时机,周恩来曾指出:美国蛮横无理不能让步,虚张声势时不能让步,不起作用时不能让步,让步必须能扭转局势。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进行的国际性现代化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周恩来作为毛泽东的主要助手,坚决执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思想,成功运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有理、有利、有节” 的斗争策略思想。中国人民同朝鲜人民一道,打败了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歼敌100多万人,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高度现代化装备敌人的宝贵经验,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3、权衡利弊,不因小失大 1939年8月,英国人搞到一台“英尼格码”。“英尼格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使用的一种高级密码机。英国组织了一万多人专门从事破译“英尼格码”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破译出第一份“英尼格码”电报。从此,英国就能及时得到准确的情报,使空军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出动作战。 希特勒的空军进攻屡遭挫败后,他的军官们开始怀疑是否密码泄密,于是决定作一次空袭试验??轰炸英国的考文垂市。 1940年11月12日晚,丘吉尔从对方电报中获悉:48小时后,德国将空袭考文垂,代号为“月夜奏鸣曲”。这给丘吉尔出了个难题:如果保护这个城市,就意味着告诉德军,“英尼格码”已被破译;如果放弃这座城市,将会遭受极大的损失。权衡再三,丘吉尔决定采取“厚而黑” 的策略??不采取任何有效行动。两天后,《月夜奏鸣曲》准时进行,轰炸持续了10个小时,考文垂被炸成一片火海,5万户住房被炸毁,近600人丧生。英国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消除了德国人的疑虑。希特勒确信无人能破译“英尼格码”,一直把它使用到大战结束。 此后,英国把这一“秘密武器”用在与战争全局最关紧要的时间和地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阿拉曼之战就是一例。英国指挥作战的是蒙哥马利,他的对手是希特勒的骁将隆美尔。战役发起后,隆美尔与希特勒之间的每一份电文都被英国破译,这为英军取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乃至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丘吉尔的果敢选择上可以看出,退一步的重大意义。如果丘吉尔出兵保卫考文垂,这是轻而易举的,而且可以避免很大的伤亡。但是,丘吉尔的英明之处就在于不因小失大。诚然,保证考文垂的安全可以显示英国的英勇,但是,已破译“英尼格码”的暴露,会使这一完美可靠的“情报侦探”丧失一切作用。殊不知,两军交战,战术的保密是起码要求,泄密也是战争的致命打击。丘吉尔正是在这种利弊的权衡之中,选择了先屈之术。付出较小的代价,换取巨大的成功,正体现了屈术的精髓。 俗话所言:“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在战争中想不付出任何损失,那是不可能的。关键就在于巧妙地放置“孩子”,保证自己的损失不亏本。也就是,虽“厚”但不损兵折将。而是在有利可图,又能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故意撒出诱饵,使那些缺乏战略头脑,贪图功利心切的敌人贸然行事,最终落人圈套。 能忍是有实力的标志 1、小不忍则乱大谋 厚黑学讲究的“忍”绝不是懦弱,而是有实力的标志。 韩信年轻时,家里很穷,但自己不会谋生,时常四处漂流,向人讨饭吃。一天,韩信在街上逛,被一个杀猪佬的儿子瞧见了。这小子见韩信贫寒的样子,就存心欺侮他。他来到韩信面前,故意挑衅地说:“你这么大的个子,腰里还挎着刀哇剑的,有多大能耐!我看你是表面上强壮,实际上虚弱,胆子没有兔子大!”这小子一吵吵,许多人围上来看热闹,他就更来劲了。他当众侮辱韩信说:“你有本事,不怕死,就用你那宝贝剑把我杀了;若胆小怕死,就从我胯下钻过去!”说着,还真的叉开双腿,露出一副街头小流氓的无赖相。韩信看看这小子,摇摇头,叹口气,就俯下身子,从他的胯下爬过。围观的人哄堂大笑,都以为韩信是个胆小鬼。 后来,韩信受到刘邦重用,拜为大将军,带领千军万马向北进攻。在和赵王的决战中,韩信只有几万人,而赵王有20万人马。但韩信毫无惧色,背水一战,结果把敌人杀得大败,灭了赵国。韩信屡建战功,被刘邦封为齐王,又封为楚王。路过家乡时,韩信派人把那个杀猪佬的儿子找来,那小子吓得战战兢兢,以为非死不可。韩信不但没杀他,还给了他一个小官。并且对手下的将官说:“我不但现在可以杀这个人,当年我也可以杀死他。但我想,杀了他我就要偿命,怎么建立大丈夫的功业呢?不能因小失大。所以就忍下这口气。不然,怎么有今天呢? 不仅韩信能忍,看看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那些真正在政治和官场上有所作为,名留史册的先人们,总是“忍”着走过来的: 勾践能忍亡国之耻,终可亡吴; 张良能忍黄石之讥,得学“太公兵法”; 孙膑有忍剐膝之苦,终得杀庞涓雪耻涤仇; 蔺相如忍一时之气,“将相和”千古传诵; 诸葛亮忍古时之争,“空城计”名留青史; 李世民能忍贤臣之谏,盛世长治,国富民强。 对于一个血气方刚之人来说,隐忍不易做到,它不仅不是胆小、怯懦,相反更有赖毅力和勇气。忍,更需要功夫。忍,有时更能锻炼一个人。忍痛,忍小痛没什么,忍大痛就很难了,忍辱也一样。刘邦的忍让功夫从上述两例,已充分展现,他不仅能忍小痛,亦能忍大痛,更能忍辱。想想刘邦的那些所谓的屈辱和大痛,相对于他的大谋??夺取天下,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当然是大政治家的谋略与意志。而寻常百姓又何尝不需要忍的功夫呢? “文革”时期,不少知识分子受到迫害,对于莫须有的罪名,面对非人的折磨,抗争是不起任何作用的。有的人忍受不了,自杀了;而有的人则以极大的毅力忍辱负重,在异常艰苦的环境里,读书、学习、思考和研究。有人甚至在阴湿的牢房里,用头脑“写”下有价值的学术著作。这种忍的功夫,这种精神的力量何其惊人啊2其作用小可全身,大可兴国。忍耐的“厚”功夫有赖毅力,更有赖于志向。一个胸怀宽广、目标远大的人,对暂时的委屈、打击是不会耿耿于心的。鸿鹄志在千里,大可不必与矮檐下的麻雀一般见识。 2、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中国人常说“后生可畏”,这句话有着年轻人前途无量和不可轻易得罪两层含义。所以,在社会交际中,懂得厚黑学的人都习惯于首先衡量对方的实力和潜力,来确定与之交往的行为界限和方式。但也有一些不聪明的人常常无视别人的实力和未来的前途状况,很不明智地用恶意的言行来对待别人,这样的人既不为别人的未来考虑,也不为自己的未来考虑,最后常常发出“要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悔叹。 水往低处流,人们处于实力微弱、处境困难的时候,也就是受到打击和欺侮最多的时候。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抗争力也最差,如果能避开大劫也算很幸运了。那么,此时面对别人过分的“待遇”,最好是采取“厚”的策略,忍下一时之气,立足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作为忍的动力和理由。 我们所提倡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目的在于摆脱对方的纠缠和其制造的麻烦,而不在于日后的报复。对于小患小怨采取“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姿态未免是小题大作了,甚至还会有损个人形象。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也应把握好行为界限。其一,目的应该是为了度过难关,克服别人给你制造的麻烦,以免影响你的正事;其二,这种信念所针对的麻烦应是对抗性的矛盾和冲突,而不是对鸡毛蒜皮的事耿耿于怀;其三,着眼于远大目标,致力于成就大事,而不能采取卑鄙的报复行为;第四,这种信念的价值就在于以一时之忍换取一世的不受气。 刘邦就是一个很能忍的人。楚汉相争之初,刘邦势力较弱,常吃败仗。汉高祖四年,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荣阳。而大将韩信却自领一军北上作战,屡战屡胜,便趁机要挟刘邦封他为“代齐王”。刘邦一听勃然大怒,破口大骂:“他妈的,我坐困荣阳,日夜盼着你韩信来救驾,你不但不来,反要自立为王!我……”正说着,张良踩了一下他的脚,刘邦停止了说话。张良悄声对刘邦说:“现在正当危急时刻,应善待韩信以稳住他,以防韩信与项羽联手。不如趁势正式立他为王,调动他的军队击楚。必须迅速决断,迟则生变!” 刘邦是何等能忍之辈,听了张良的主意,咽了口唾沫改了口,但仍接着刚才的口气骂道:“男子汉大丈夫,要做齐王就做真齐王,做什么代齐王!” 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后,解了莱阳之围。后来,刘邦又命韩信、彭越率军合力攻打项羽,但韩信、彭越却没有行动,结果刘邦又一次遭到惨败。张良分析了原因,认为刘邦一没有给他们封地,二没有许诺胜利后共享成果,所以韩信、彭越按兵不动,他建议刘邦先把自阵地以东直至海边的地方都封给韩信,自唯阳以北,直至阿城都封给彭越,然后再许诺将来与他俩共分天下。刘邦也觉得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按张良的意见办了。果然在垓下全歼楚军。刘邦在创业时期可以说一忍再忍,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他的忍换来的是最后的胜利,一旦大权在握时,他很轻易地收抬了得罪过他的人,真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我们不赞成刘邦那种反攻倒算的“厚”手段,但他那种为了实现高远目标而忍让的“厚”的处世方法是值得普通人借鉴和学习的。一个人越过重重阻力达到既定目标,未必采取什么报复行动,但也足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价值,实际上也就相当于报了一箭之仇,因为这种实力和价值才是最让人敬畏的东西。 3、“走” 决不是逃跑 在中国历史上,“走”计的运用可谓屡见不鲜。“走”者,跑也。打不过就跑,虽为“厚”的表现,也是理所当然。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在人生战场上保持不败者,大抵都是懂得“走”计的人。 “走”分为两种:一为战败而逃;二为不战而逃。前者出于无奈,乃求生存愿望使然;而后进却不单纯是“跑”(“厚”)了,其中隐藏着杀机(“黑”),是身居逆境时一种明智的选择。是“跑”,但跑得从容,走得坦然。 1926年6月,陈毅受党派遣,回四川做支援北伐工作,在地方军阀邓锡候驻防在别!!的第三师政治部任组织科长。 合川,位于重庆至南充之间,是川东通往川北的重镇,地理位置很重要。陈毅到合川后,利用公开的职务和有利的条件,经常到师范、女中讲学,宣传北伐和革命道理;同时协助地方筹建了农会、工会、商会,还在国民党军队秘密发展了党的组织。 正当这一切工作顺利进行的时候,蒋介石却暗中准备叛变革命。在1927年“4?12”大屠杀前夕,重庆国民党当局首先策动了“3?31”惨案。4月2日,奉命从重庆赶回合)*的第三师代师长王学姜,也要对共产党下毒手。当天午饭后,他派人给陈毅送去一张请贴,邀请他吃晚饭,说是为老夫人祝寿。 下书的是师部特务队长王辛,陈毅接过请帖,看了看,问道:“还请了些什么人?” “不多,就你们几位贵客。” “王老夫人多少高寿啊?”王辛一愣:“这,小弟没多问,陈科长一去便知。” 陈毅这时已看清,这不是什么寿筵,分明是王学姜企图秘密抓人设下的鸿门宴。他从容不迫地笑道:“好,师座如此看重我陈某,届时一定前往。” 陈毅说罢,径直走回住处,当他刚要进屋时,转身一看,王辛闪躲进了楼道内另一间屋子,看样子是在盯梢。陈毅早有觉察,却不动声色地喊来勤务兵潘志康,吩咐他:“你去陈副主任家问问,前几日借去的两本书看完没有?如果看完了,就替我拿回来,我还要读一读。”接着又悄声说了几句话。 陈副主任叫陈梦云,是陈毅的同乡。此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是这次策反的骨干。一会儿工夫,陈梦云带着两本书来到陈毅住处。陈毅笑迎着:“劳主任大驾,怎么亲自送来了。” “今天下午没事,想同你杀两盘棋。”陈梦云说。 “好啊,主任雅兴,理当奉陪。”陈毅说着,又吩咐潘勤务:“去糖房替我买两斤上等桃片,两个特大寿饼,晚上我要去王帅座家中祝寿。” 陈毅和陈梦云便关起房门下起棋来。王辛便在暗处监视他们,不时听到屋内传来谈笑声和棋子拍击桌子的响声,放心多了。 下午三时左右,潘志康给陈毅送来了买回的桃片、寿饼,躲在暗处的王辛听到屋内陈梦云说:“嘿,你这招真绝,又赢在马后炮上。好,三打二胜,我认输了。”接着似乎是陈毅的声音说:“再走一盘,战个平局吧。” “改日了,不耽误你了,明天见吧。” 陈梦云边说边跨出房门,向屋里频频招手说:“留步!请留步!” 陈梦云在潘志康的陪同下走远了。这时王辛便派手下人守住陈毅住处的楼口,防备他逃走。 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陈毅的屋中没有丝毫动静。王辛等得不耐烦,决定以催陈毅赴宴为目的进屋察看。 当王辛推开陈毅的房门一看,他傻眼了,里面根本不见陈毅的踪影,只见屋里的桌子上摆着一盘未开局的棋子,堆放着潘志康买来的寿礼。王辛仔细察看了四壁窗子,窗户都严严实实地关着,没见有人逃走的痕迹。这情景使他满腹疑惑。 原来,就在陈梦云到来之后,陈毅就推开后窗,横搭了一根竹竿,抓住竹竿悬吊着,攀过去,翻过后墙逃走了。为了麻痹敌人,陈毅有意安排陈梦云一人扮演两人下棋。潘志康送寿礼来时,就向陈梦云报告了陈毅已安全脱险的消息,同时通知陈梦云迅速离去。 陈毅巧用“金蝉脱壳”之计摆脱了敌人的纠缠,在此,他表现出的是一种处变不惊的大将风度。他深知敌强我弱,不能硬拼,否则就会被对方“吃掉”。为了保存自己,只有躲避了。只有“逃掉”了,有效地保全了自己,才有寻机致对方于死地的基础。 因此,“走”决不是“流寇主义”,也不可等同于“逃跑”,它是一种积极的战略,是一种“厚”而“黑” 的表现。可见,“走”字功夫是颇具魅力和威力的。 4、让一步,宽一分 厚黑学强调:“让一步,宽一分。”学会了忍让的“厚”功夫,就会在生活中减少很多烦恼和麻烦。 隋朝时有一个大臣叫牛弘,他好学博闻,宽宏大量,方方面面关系都处理得很好。 有一次,他的弟弟牛强喝多了酒,把牛弘驾车的牛杀死了。牛弘从外面回到家里后,他的妻子迎上前对他说:“褪叔喝醉了酒耍酒疯,把牛射死了。” 牛弘听了,什么也没说,只是说将牛肉做成肉脯算了。他妻子做完之后又提杀牛一事,牛弘又说:“剩下的做汤。”过一会,他妻子又唠叨杀牛一事,这时,牛弘才说:“我已经知道了。”一点没有生气的样子,脸色像平时一样温和,甚至连头也没抬,继续看他的书。 妻子见丈夫如此豁达能忍,自觉惭愧,从此不再提杀牛之事。牛家因此一片和气,听不到任何闲言碎语,弟弟也因此收敛不少。 在社会里生存,求的是一生平安,和祥瑞气,牛弘无疑深知这点。在我们平日的日常交际中,也应该学会忍让,比如在单位与同事的交往,在家里与亲人的相处,甚至在社会与陌生人之间打交道,一定要本着“忍”的原则去处理事情,不仅自己能够心安理得,也能永保平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什么古往今来,厚黑者都要提倡“忍”,甚至把“忍”摆在为人处世谋略中的第一位置呢?其实,道理是很简单的,因为忍有诸多的利益回报与妙用,“一忍百事成”,遇事能忍,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让一步,宽一分”,这种做人的态度,也是修养品德和心性的准则。以迂为直,以弱胜强,以退为进以及化被动为主动,这在毛泽东的谋略运筹中并不鲜见。 1945年在重庆谈判中,毛泽东考虑到当时一些解放区所处的具体环境,采取了“退避三舍”的谋略,宣布将自己领导的广东、浙江、苏南、皖中、皖南、湖南、湖北和河南(豫北不包括在内)八个解放区让出来,以求得政治与舆论的主动权。 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中具体阐明了采取“退避三舍”之策的理由。他说:“让出这八块地方非常可惜,但是以让出为好。为什么可惜?因为这是人民用血汗创造出来的、艰苦地建设起来的解放区。所以在让出的地方,必须和当地的人民解释清楚,要作妥善的处置。为什么要让出呢?因为国民党不安心。人家要回南京,南方的一些解放区,在他的床旁边,或者在他的过道上,我们在那里,人家就是不能安心睡觉,所以无论如何也要来争。在这一点上我们采取让步,就有助于击破国民党的内战阴谋,取得国内外广大中间分子的同情。……我们在南方让出若干地区,就在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面前,使国民党的谣言完全破产。” 毛泽东“退避三舍” 的迂回谋略,正是一种刚中带柔的妙招,使蒋介石的阴谋彻底破产。 “退避三舍”,其中包含着多种谋略,如持守信用,实现诺言,以争取舆论的支持,掌握战场主动权;欲擒故纵,借以纵敌骄敌;避敌之锋芒,疲惫消耗敌手;以退为进,寻找破敌最佳突破口,等等。 忍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是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忍的。有的时候忍是不能被接受的,欺人太甚,也就势必忍无可忍。什么事都是有一定节制的,不可能无止境地发展下去,忍也有个度的问题。一味地毫无界限地忍,只能是一种懦弱的表现,甚而是愚蠢的。 当你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应该是你奋起反抗的时候了。这时候的忍耐,只能让你的敌人更加嚣张。暴虐的统治不能忍,应该为了人民的利益去推翻它。不能让暴虐的统治者在那里为非作歹,而你此时还要忍,还要别人和你一起去忍,那只能是助纣为虐。当民族尊严、国家的主权受到侵害时,对于这个民族的成员、这个国家的公民来说,也是无论如何都不可忍的。 1950年,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迈着她那艰难的步伐踏人第二个年头。正当我国人民致力于医治战争创伤,使疮痍满目的中国经济迅速走上恢复和发展的康庄大道的时候,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同时命令其驻日本的第七舰队立即开赴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并将台湾作为侵略朝鲜的跳板。美国侵略者在越过“三八线”后,继续大举向北推进。美国空军又不断侵人我国东北领空,滥施轰炸扫射,并在海上炮击我国商船。这样,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不仅使朝鲜革命面临根本失败的危险,而且严重地危害了我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严重地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安全。 朝鲜是中国的近邻,唇齿相依。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境危急、我国安全遭到严重威胁的时刻,毛泽东高举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从挽救朝鲜危局、保卫我国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入类进步事业这一根本立场出发,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首金日成的请求,毅然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发出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命令指出:“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现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助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遵照毛泽东主席的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于10月19日开始,渡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从此,揭开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序幕。 毛泽东对朝鲜的危局没有坐视不救,而是毅然做出“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这是“救邻自救”,是富有远见的高明谋略。当时中国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中指出:“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抗美援朝的胜利,彻底粉碎了美帝国主义侵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狂妄计划,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 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英雄好汉,仁人志士,对于自己生活上、事业上、名利上的挫折,都能够默默地忍辱负重,毫无怨言。他们对于自己的同胞,对于自己的民族,的确具有一种孺子牛的性格。但是。他们在维护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和尊严的时候,却是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为了使民族的尊严不受玷污,为了使国家的利益不受侵害,他们舍得抛头颅,洒热血。 适度的忍是强有力的,也是必须具有的“厚”。超过界限和适当度的忍不是“厚”,而是软弱、无能、懦弱、胆怯的表现。 为了占便宜,必须学会忍耐和吃亏 厚黑者懂得,人活一世首先必须忍耐,必须学会吃亏。就像拳击一样,一个轻拳都得不到的人,是站在拳击台以外的人;拳击家有特别经打的铁下巴,吃几个轻拳根本不在乎,完全忍得住。而他的一记重拳往往能结束战斗或得高分。 厚黑高手不管对方实力如何,总忘不了保留实力的策略。如一个拳手孤注一掷的重拳一旦打空,便很难全身而退了。要为自己留有余地,马到成功的事毕竟不常有。 古今中外的战史,我们如果仔细研究,将会发现,善战者不管己方实力如何,敌方虚实如何,交战之前,多半为战败之后的撤退预想退路。这并非是对胜利没有信心,或长敌人志气,而是保留实力应有的谋略。胜败因是兵家常事,惟有知所进退,方为大智。 比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采取的以退为进的策略取胜的例子就非常多。 解放战争开始后,蒋介石集团有一支430万人的军队,其中正规军有240个旅,约200万人。而我军当时只有127万人,其中正规军仅61万人,缺乏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在这种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我军若要保守土地,势必占用大部兵力去防守,从而丧失机动能力。与其如此,不如暂时放弃一些土地以保存兵力,寻机作战,去争取胜利。为此,毛泽东适时提出了“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的重要原则。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这一原则,在战争开始阶段,不计一城一地得失,大踏步前进与后退。虽然退出了许多城市和地方,但取得了平均每月歼敌8个旅的巨大战绩。 l947年3月,敌人向我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发起进攻。我军究竟是固守延安还是暂时放弃延安?毛泽东指出,如果以劣势兵力固守延安,最后延安必将失守,因为当时敌军10倍于我。如果主动放弃延安,同敌人周旋,就如同把一条绳索套在了它的脖子上,最后不仅会收复延安,还会进而解放南京、上海。事实果然证明了毛泽东的预见。我军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利用地利人和,巧妙地隐蔽自己,不断地打击敌人。敌军虽数倍于我,但由于人地生疏,后勤供应又很困难,结果连连失利。经过一系列战役,我军屡歼敌军,活捉敌旅长李纪云、李昆同等,歼敌1.3余人,把西北国民党军主力拖在陕北战场上,保证人民解放军顺利转人战略反攻。就在我军撤离延安后的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内,我军重新收复了延安。再过一年,解放了南京、上海。 这一战例,深刻地说明一个道理,“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毛泽东的英明决策。正如他自己分析的那样,与其拼己弱小之力,无异于羊入虎口,自取灭亡。所以,懂得以小的失败换取大的胜利,在屈势之下先采取“厚”的策略,再谋求胜利,比匹夫之蛮勇不知要高明多少。 撤离中共政治中心,许多人担心,会影响作战军民的士气,更担心这是战争失败的标志,因而不愿意。但毛泽东慧眼识大局,采取以屈求伸的方法,一方面保存有限的有生力量,减少与敌硬战的损失;另一方面,给敌人一座空城,使敌劳征而无获,疲于奔命之间,不仅消磨其士气更为我运动歼敌创造了良好机会。 可见,屈不一定代表落败私逃亡,相反还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慨然潇洒而取胜,不愧为神战。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以重兵大举围攻我中原解放区,挑起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面大内战。 当时的形势对李先念等率领的中原解放军来说十分严峻。中原解放军只有6万人,他们面临的敌人则多达30万,并且敌人已在我解放军周围构筑了层层工事,建立了6000多个碉堡。蒋介石还下了一道密令:要在48小时内消灭李先念主力,违者以军法处置。 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如果就地与敌人硬拼。其结果十分有害,根据党中央“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李先念等决定以走为上,率军突围。 李先念的“走为上”也实际为一种“屈”术,明智地后退,并使自己走得脱,退得巧,走打结合,便能诱敌分兵,创造战机。 这里的“退一步”,不是消极的逃跑。“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既有思想因素,也有策略因素。一要有勇气,不怕蒙受损失,不怕丢掉面子,从大局着眼,胸怀广阔;二要有智慧,做到深思熟虑,计划周密,退中有进,相辅相成。所以,退也要有技巧。这种战术不仅适用于战场上,在商场中驰骋的经营高手,也常常灵活地运用这种策略。 有一年,香港政府财政拮据,又不好意思借钱,便想出了一条办法:拍卖中环海边康乐大厦所在的那块土地。这块地皮面积大,属于黄金地带,是定有大钱可赚的地方。消息传出后,有钱的人纷纷披挂上阵,就连远在港外的富翁们也都赶来参加投标。一时间,香港码头机场人满为患,饭店老板,个个喜上眉梢。 不过看戏者虽多,演戏的就那么几个,真正打这块地皮主意的,在香港只有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有限公司和英国的“置地银行”。香港政府为了肥水不外流,有意让这两家中的一个获胜,采取了暗中投标的方式,让大家均不知道别人所投价格为多少一一像小姐抛绣球一样,人人都觉得绣球往自己这儿来,可是人人又觉得全不是这么回事。 李嘉诚内心有谱,地皮虽好,也有个顶儿,否则买回来也是蚀本,而“置地公司”必然拼命争取,以保存前几次败北留下的老面子。李嘉诚报上了自己的出价:28亿港元。那“置地公司”活脱脱的英国大鼻子脾气,底气不足却要打肿脸充胖子,又料到李嘉诚必欲拼死抬价,于是豁出了老命,报出42亿元的价格。结果当然是置地公司获胜。正当他们公司上下举杯庆贺时,打听消息的人员回来报告说,李嘉诚的报价比他们少14亿,顿时一个个脸色变得像死猪肝一样,总裁的酒杯也惊得掉在地上直滚,连连地说,英国大鼻子上了中国牛鼻子的大当。 李嘉诚精打细算,忍住了黄金地段的巨大诱惑,果断地全身而退,把烫手的山芋甩给了置地公司。明地里好像是输了,而实际上是忍术奇高的辉煌战果。如果忍不住,把自家资金全力押上,有可得到个“失败”的上风度,又有何意义。他没有明显地退一步后又进了两步,可一退躲过陷坑,正是拳击中的低头躲闪术。 在交际中,此招通用无阻,比方说你遭到围攻时,如果对方势力比较强大,问题不可以正面解决时,则可以采取迂回的策略,先退一步的方法,再寻求进两步,最终战胜对方。 我们的人生是由一连串大大小小的决定衔接而成的。人所做 的每一个决定,主要是依据权衡得失的结果,然而很多人往往见便宜就想得,生怕自己吃一丁点亏,这样一来使自己的路越来越窄,也很难有大便宜到手。 厚黑者认为:从客观的角度说,一个人只要愿意吃小亏、勇于吃小亏,不去事事占便宜、讨好处,日后必有大“便宜”可得,也必成“正果”。相反,要想“占大便宜”,则必须能够吃小亏,敢于吃小亏,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规律。那种事事处处要占便宜的人、不愿吃亏的人,到头来反而会吃大亏。这也是为许多历史经验和先人后事所证明了的。 就拿邻居相处这个我们常常遇到的事来说,人与人之间没了成见,彼此和睦的时候,鸡毛蒜皮,大家可以付之一笑。而一旦有了成见之后,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简直会风声鹤队草木皆兵。对方关门重了,咳嗽的声音大了,洗衣服的水流过来了,往往都是惹你生气的根源,因为你会把这些事统统看作是故意的。 邻居相处,小小的误会在所难免,但千万别凭一时意气,吵开了头。争吵一旦开始,以后就处处都是吵架的资料,结果就会闹得鸡犬不宁,成为生活上的一大威胁。遇事忍一口气,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忍耐一时并不难,而且以后的好处是无穷的。 “吃小亏占大便宜”初听起来似乎是有些不道德,可如果邻里之间互相谦让,都舍得吃点小亏,维持了大好的生活环境,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不能想当然地把“出重拳”、“占大便宜”看成一种狭隘的整治别人、复仇打击,这不是强者的得失观。但对于那些蛮横无理的人,瞅准机会狠狠地教训他们一顿,对他们也有好处,厚黑者并不反对这样做。 这里主要强调了一种更高一级的胜利策略,因为我们不可能事事争强,处处占上锋,所以我们可以主动地吃上几个轻拳,而把出重拳的主动权抓在了自己手里。人更多的时候要面带善意,显示白色,一味地黑着脸去重拳打人是不足取的。 因为,这种放弃、让步、“吃小亏”,往往并不一定是为了达到某一个更高的目标,而常常是出于另一种原因,一种预测到。也了解到自己不可能获得自己所有应该获得的机会和利益的明智。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煞费苦心地去争、去比、去要呢?我们反正是要失去一些的,那么,把这种必然性的东西驾驭在自己的主动权之下,岂不是更好吗?这本身就已经是占了大便宜。因为不懂得这样做的人,表面上看,可能争上了他碰到的各种机会,但实际上他由于完全陷于已有的机会中,则不能不失去后来的各种机会的选择。相反,能吃小亏的人则始终把这种主动权操在自己手中,尽管失去了一些机会,但也无妨大事。 靠“厚”积蓄力量,不争一时之长短 1、大收获必须付出长时间的努力与等待 厚黑学告诫我们,要有心胸,要有远大的眼光与志向,不要争一时之长短,“老鹰有时会比鸡飞得还低”。 人和人就生来的素质说,总是差不多的。有人说,即使是天才和常人,他们的区别也仅仅像警犬的区别。也就是说,人生来聪明才智相差不大。 但后天努力的差别就大了。 一般说来,人生时光、精力有限。让有限的时光、精力造就人生巨大的成功,就必须要专注,要拣成功后价值最大的事情去做。这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才大有所为。选准自己的目标,实实在在地去做,不要被别人的成功搞得三心二意,争一时之长短,计一时之得失,更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 这里重要的是定好自己的目标,其次是坚持不懈。 普通的规律是,越是巨大的成功,越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人付出的努力与牺牲也就越大。你会看到人家小收获不断,既热闹又神气,而你却守着云在青山月在楼的目标忍受着寂寞。 这是必然的。没有这点思想准备与意志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庄子曾讲了个故事,钓小鱼虾的人,扛着钓竿,东奔西走, 池边、河边、潮边,闹得欢乐,天天有所得。某王子却在海边钓 海鱼,他的钓钩像大铁锚,钓绳像水桶一样粗。他长年累月坐在 海边的山上垂钓,一坐10年无所获,别人都觉得这个人怪。 10年过去了,王子终于钓到一条大鱼,他把鱼弄上岸,分 割开来,让全国人都能享受这条鱼肉的鲜美,好长时间吃不完。 庄子讲这个寓言就是说不争一时之长短,大收获必须付出长 时间的努力与等待。看来庄子的厚黑功夫也不一般。 2、真的不和假的争,形势不利时要善于退让 厚黑学主张的“不争一时之长短”还有一层意思是,真的不和假的争,形势不利时要善于退让。现代名将蔡锷对付袁世凯就取这种种战略。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就想复辟帝制,他还把蔡锷请到北京看管起来。蔡锷心里明白,索性顺着袁世凯,还装着胸无大志的样子,天天和小凤仙泡在一起,纵情酒色。袁世凯也真的对蔡锷放心了。就这样,不争一时之长短,蔡锷稳住了袁世凯,才有机会脱身回云南,打响护法军北上讨伐袁世凯的枪声。 人在不利的情况,面对假丑的恶势力;能不计一时长短,承认鸡有时比鹰飞得还高,这样真正的英雄方有鹏搏九天的时刻。 战争两方肯定会有强与弱的分别,那么弱的一方。该如何取胜呢?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举不胜举,曹操以少战胜强大的袁绍,孙刘联军以少胜强悍的曹操大军,兵弱的后晋战胜了强大的前奏等等。胜者究竟用了什么妙法宝术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呢? 这就是“屈”术,避敌之锋,以曲制胜,积蓄力量,从长计议,待机出兵,取得战争的胜利。古兵书上讲的“走为上”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当自己处于劣势,力战必败的条件下,有计划的主动退却,保存有生力量。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不妨忍一时之羞辱,以碌碌无为之假象,以屈求伸,在军事斗争中,能起到一种迷惑敌人,缓兵待机,后发制人的作用。作将帅的,在战机未成熟时,应沉着冷静、不露锋芒,绝不轻举妄动。 1927年春夏之后,中国上空笼罩着一片乌云。蒋介石国民党叛变了革命。从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蒋介石残杀了30余万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中国革命陷入低潮。 以南昌起义为起点,中国共产党发动了百余次武装起义,但不久大都被国民党镇压。好不容易建立起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也遭到蒋介石的反复围剿。 在这种形势下,共产党和红军内有些人产生了悲观情绪,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毛泽东不愧是一个杰出的战略家。他以其高超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正确地回答了这个关系到中国革命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毛泽东说:中国是一个受许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白色政权问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就给革命力量的存在和发展造成了空隙。而且中国是一个大国,国土辽阔,“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革命力量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另一方面,大革命失败后,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日益激化。因此,农村根据地不但能够长期存在,而且能够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而日益发展。他还认为,中国革命能够发展的另一重要条件,是共产党与红军的存在和有力量。 毛泽东还独创性地指出: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毛泽东胸有成竹地宣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革命不仅能够存在,而且必须得到发展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的远见卓识比起他的同代人要高出一筹。他的上述理论主张,使他的战友和同胞们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中国革命航船正是沿着毛泽东所指明的航向乘风破浪,绕过一个个暗礁险滩,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是的,要使轰轰烈烈的城市大暴动转人到农村建革命根据地,这种选择在当时很多人表示反对,也遭到共产国际的反对, 在加上外患,这一决策遇到严峻的考验。但是,仍然坚持城市革命和暴动形式,革命军队必被剿灭殆尽无疑。此时,除了缩回拳头,以屈求仲,逐步壮大实力之外,别无选择。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军指挥员将革命队伍拉向了农村。在农村开展红色根据地建设,终于由弱到强,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 与之相反,王明左倾狂热分子,就恰恰犯了以卵击石的大错误。 第五次反围剿时,蒋介石派出大军进剿中央苏区,蒋介石集结了精兵和优良的军事装备,势在必得。此时,敌众我寡。如果与敌正面交锋,其危险性太大。但王明左倾分子被盲目求胜心理冲昏了头脑,下令步步为营,四处堵敌,提出所谓“御敌于国门之外”,犯了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错误。并完全摒弃和否定了前四次的取胜之道即迂回灵活的游击战术,造成了中央苏区的大溃败,红军只得战略转移被迫长征。 所以,忍一时退缩和失败之痛,避敌锋芒而谋成功之途,不逞“大丈夫宁折不屈”之蛮勇。在战必败的情况下,是明智的选择。 长征途中,毛泽东放弃攻打长沙之后,转而向西南撤退,避免了一场被长沙敌军剿杀的灭顶之灾。历经重重险阻,占领了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下,自遵义移师北上,准备渡过长江进入四川,会合红四方面军。但是,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四处围追堵截。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红军本来就遭到巨大的摧残,此时,除了以退却保存实力之外,红军别无选择。厂次小的失误,贸然地与敌交战,就可能断送革命的前程。因此,毛泽东决定以屈求自保。展开了与蒋介石的周旋。 1月29日,红军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蒋介石急忙抽调兵力在川、黔边境布防,并封锁长江,防止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敌薛岳兵团和贵州王家烈的部队也从贵州向川南追击,云南龙云也派孙渡率其主力向毕节、镇雄地区急进!企图截击中央红军。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暂缓过江,并根据贵州境内敌虚弱的情况,指挥红军突然掉过头来,二渡赤水,出敌不备,再克遵义,歼灭贵州军阀王家烈八个团。蒋介石坐立不安,急调两个师从乌江南岸远道赶来增援,同红军在遵义城西南老鸦山附近展开激战。这次战斗,红军在遵义地区共歼灭和击溃敌人两个师八个团。 红军重占遵义后,蒋介石急忙从重庆飞往贵阳调整部署,妄图围歼红军于遵义地区。为了进一步调动敌人,摆脱敌人,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自遵义西进,第三次渡过了赤水河,再向川南挺进。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调薛岳兵团和四川、贵州等省的部队,在四川、贵州、云南边境大修碉堡工事,构筑封锁线,设置包围圈,想在长江以南围歼红军。中央红军把敌人的兵力吸引到四川南部、贵州北部一带后,突然又转过头来,从川南重返贵州第四次渡过赤水河,把敌人的主力全部抛在后边,并使敌人的碉堡群置于无用武之地。 正是这样,红军逐步掌握了战役的主动权,开始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在灵活之中拖垮敌人,从而取得了长征的初步胜利,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保存了革命的火种。为我们树立了以“厚”保存实力的典范。 3、用“厚”“壳”把自己隐藏起来 聪明人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尊敬的话,就不应该让别人看出他有多大的智慧和勇气。让别人知道你,但不要让他们了解你;没有人看得出你天才的极限,也就没有人感到失望。让别人猜测你甚至怀疑你的才能,要比显示自己的才能更能获得崇拜。你要不断地培养他人对你的期望,不要一开始就展示你的全部所有。隐瞒你的力量和知识的诀窍是要胸有城府。 “厚”的一种基本的形式便是受辱而不惊,也就是说,当别人侮辱自己的时候,能够有克制地稳住,而不是马上觉得自己丢了脸、失了面子,因此火冒三丈、恼羞成怒,抱着一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心理,大打出手,破口大骂,非要把面子争回来不可。在这种情况下,“不惊”首先是 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一事实。至于以后如何,等等再说。 巴顿是用“厚”不当的反面教材,他爱放大炮,毫无城府,不但使上司颇为难堪,自己也失去了不少人缘,被同事们称为“和平时期的战争贩子”。1925年巴顿到夏威夷的斯科菲尔德军营担任师部的一级参谋。l年后,他被升为三级参谋。巴顿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对战术问题和部队的训练提出建议并进行检查,但他经常越权行事。1926年 11月中旬,他观看了第 22旅的演习,对这次演习非常不满。他直接向旅指挥官递交了一份措辞激烈的意见书。他的这种作法是纪律所不允许的,因为他只是一名少校,无权指责一名准将指挥官。这样一来,他便招致了上司的非议和怨恨。 但巴顿并未吸取教训。1927年3月,在观看了一场营级战术演习后,他又一次大光其火。他指责营指挥官和其他人员训练元素。准备不足,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虽然这次他很明智地请师司令部副官代替师长签了名,但其他军官心理很清楚,这又是巴顿搞的鬼,所以联合起来一致声讨巴顿。众怒难犯,师长没有办法只好把这位爱放大炮的参谋从三级参谋的位置上撤下来,降到二级。 一个人即使是天才,如丝毫不懂收敛,也是很难立足的,而且会招致厄运。展露锋芒是正常的,但应认清形势,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才能做到自我保护。心直口快有时往往陷入于不利之地。 1954年10月,胡风写了一封不像书信的信,有30万字,上交中共中央。里头提了一大堆意见和建议,都是有关文艺问题的。他在信中也对批评他的文艺界领导人提出了反批评。 中共中央号召大家开展批评和反批评,百家争鸣,平等讨论,这使胡风很高兴。天真的胡风天真地认为,中央说不定正在考虑以至接纳他的意见书呢。 胡风的文艺观点很独特,自成一家,因此被视为“异端”。这倒也罢了,但他偏偏要去提什么意见,以为自己的意见也是一朵“花”,可以和别的花一齐“放”这真是书生气十足。后来只好用半个世纪的时间来反思,但也没有反思出什么道理来,还是 4、靠其他人把他拯救出来。 人,尽管有理性,能够在清醒的时候分清是非好坏,但是,作为有情感的人,却常常容易一叶障目,为一时的冲动和得意而忘乎所以。即使是在理性的指导下,也往往会由于一时激动,忘了用“厚”壳隐藏自己,在一些事情上陷于难以自拔的地步,而给自身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西汉有位杨惮,重仁义轻财物,为官廉治奉法,大公无私。好人很难一路平安,他正官运亨通,春风得意的时候,有人在皇帝面前告了他一状,大概是说他对皇帝陛下心怀不满,表现得那么出色是为了笼络人心,图谋不轨。 皇帝当然不喜欢贪官,但更厌恶有人和他唱对台戏,哪怕是你才于再好,品德再好,你如果对他稍有异议,便会招来灾祸。经人这么一告发,皇帝就把杨惮贬为平民。没有让他身首离异,就已经是宽大为怀了。 杨禅原先做官时,添置家产多有不便。现在下野了,添置一些家当,与廉政无关,谁也抓不到什么把柄。他以置办财产为乐,在每天忙忙碌碌的劳动中得到快慰。 他的好朋友孙会宗听说这件事,感到可能会闹出大事来,就写了一封信给杨惮,信里说:“大臣被免掉了,应该关起门来表示‘心怀惶恐’,装出可怜的样子,免得人家怀疑。你不应该置办家产,搞公共关系,这样容易引起人们的非议。让皇帝知道了,不会轻易放过你的。” 杨惮很不服气,回信给老朋友说:“我自己认为确实有很大的过错,德行也有很大的污点,理应一辈子做农夫。农夫很辛苦,没有什么快乐,但在过年过节杀牛宰羊,喝喝酒,唱唱歌,来慰劳自己,总不会犯法吧!” 难怪杨惮做不好官,他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常识也不懂。有人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向皇帝告发说,杨惮被免官后,不思悔改,生活腐化。而且,最近出现一次不吉利的日食,也是由他造成的。皇帝命令迅速将杨惮缉拿归案,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他腰斩,还把他的妻儿子女流放到酒泉。 杨惮以不满皇帝而戴罪免官之后,本来应该学乖点,接受友人的劝告,采取“厚”的策略,装出一副堪于忍受损害与侮辱、逆来顺受的可怜样子,说不定皇帝和敌人还会放过他。即使是最 凶恶的老虎,看到羔羊已经表示屈服,不会再穷追不舍。杨惮没 有接受教训,他还要置家产,交朋友,这不是明摆着对自己被贬不满吗?好吧,治你一个大逆不道之罪,这是中国特有的罪名,杀了你还能不满吗?杨惮不能用“厚”压住自己的不满情绪,不会提防皇帝和敌人抓住自己不满的把柄,终于酿成了自己被杀、家人遭流放的悲剧。 对人对事都要保持着宽恕的态度 对人对事都要保持着饶恕的态度是一种高超的处世方略,惟有真正的厚黑者才能享受由此带来的利益。 古代有个叫韩琦的人,北宋时长期担任宰相职务,曾经同范仲淹一道共行新政。他在战场上从不妥协退让,抵御西夏时,曾有“军中有一韩,敌人听了就胆寒”的威名。在为人处世上,他能做到忍而不发,成熟练达。有一年,他与同僚王拱辰、叶定基等人在开封府主持科举考试。王、叶二人经常为考生卷子的优劣 争得面红耳赤,韩琦生性好静,并不恼火,只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坐在桌前专心判卷。没想到人不找事儿事儿找人,王拱辰气韩琦不帮自己说话,跑过来对韩琦嚷道:“我说你在这里练习气度哪?”韩琦听了这带刺的话,不但不生气,反而好言好语地 赔不是说:“实在抱歉,不知你们在争论什么事啊。”同处一室, 二人大声争吵,韩琦不可能没听到。当二人都吵得像斗红了冠子 的公鸡时,你该向着哪一方?你无论向着谁都不高兴的。这不,韩琦还没有张嘴,王拱辰已经跳来向他吹胡子瞪眼了。出人意料 的是,韩琦居然给闹事者赔了不是。这样一来,看你还有何话可 说。这一招实在太高了,当时二人就都蔫了。事后,韩琦耐心地 做了二人的工作,很容易就把事情解决了。如果韩琦不采取“厚”的策略赔不是,对方是不会轻易“蔫”的。 在这个人事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生活,时常都要提高警觉去应付某一件事或对某一个人,许多人都会觉着不胜其烦。更有些人即使在对人处事已经想尽办法,希望做到面面俱到,但仍难避免别人的批评指责。因为每个人立场不同,利益关系也有别,别人做出来的事虽然自以为面面俱到,但是他对你的利益有所损害时,你当然会觉得他不对。如果每个人都存着这种观念,随时随地都会招致麻烦。天下事决没有使得任何方面都感到满意的,大致上无甚缺点便是妥善。 厚黑学主张:我们做人也不必存着一种吹毛求疵的心理,对人对事都以保持着饶恕的态度为高,你对别人吹毛求疵地去批评,别人何尝不可以同样态度对付你?彼此存心报复,世事便永无宁日。以牙还牙,这样下去,只有增加自己的麻烦,又遭到别人怨恨,这实在不必要。我们应该常作自我检讨,自己本身对人处事是否合乎道理,假如别人做错了事,易地而处,是否自己也会做错?以检讨和研究的办法去处事,总比以情感去处事好得多,同时也省却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厚黑者对自身的行为举动,常作自我检讨,有不对的地方立即改过,既错误了便检讨它的症结所在,然后设法补救,这样自己的错误行动便自然减少发生。至于对别人,我们存着一种宽恕的态度,对自己不生关系的事情还是少理为佳,别人对你做错了,先以原谅的心理宽恕他,再客观地分析他错的原因,向他劝告,这样别人觉得你的宽大,比瞎骂一顿结下了仇恨好得多。 人的骨子里都有自私的一面,有的人为了一己之利可以抛弃兄弟之情、朋友之谊,甚至不择手段。这种人并不是少数。知人知面难知心,因此,在和人相处时,互相帮助是必需的。但是,也不能不加防备,不考虑对自己事业、生活的影响,全身心的投人。 人的品行是各种多样的。如果在某件事上你对某人投入了十分的帮助,而当你同样需要得到他的帮助时,对方却因为种种原因,只给了你六分,甚至更少的回报,你会做何种感想?心里会平衡吗?这时候,你肯定会认为他“不仗义”“不够哥们”,心里极不痛快。进而,对他产生看法,认为此人不可交。尽管你的这种看法未必正确,却为俩人的继续交往罩上了阴影。 所以说,给人提供支持、帮助,也要把握好尺寸,适可而止,“不可全抛一片心”。否则,遇见以怨报德者,你会更加痛苦、更加后悔、自责自己“瞎了眼”“怎么交上了这么个人。”与其如此,不如适当施与,即使受伤害,也不至于太深、太重。 同时,别人所做的事与你无关的,就不必去理会别人,做得好与不好,自有其人负责。我们在第三者的地位只有看看,不必要下批评,倘肆意批评而又不知底蕴,许多时是会使自己吃亏。厚黑者主张:“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说人非。”这句名言,到今天还是用得着。 包容“愚蠢的好人” 在这个世界上,“死心眼儿”的人确实不少,他们经常给人带来许多苦恼和麻烦。与这种人打交道,有时会消耗我们许多心力。有人在气愤之下,甚至说出这样的话来:“宁可跟聪明的坏人共事,也不要跟愚蠢的好人共事!” 厚黑者懂得,无论是死心眼、或是顽固、或是个性乖僻,这些都是很接近的性格,不管是哪一种,在社会上都是很常见的,与这样的人交往,应该拿出更多的耐心。 这样性格的人,对于他人的意见或行动一定很吹毛求疵。和他商量事情,他总是说一些丧气话来扫大家的兴,甚至故意扯别人的后腿,这种人实在不适合做朋友。他虽然并非是故意地扯别人的后腿来达到自己的快感,但却总是陷他人于不利的立场。 所谓刻意地使坏心眼的人,是属于深富心机而性格乖僻的小人,这种人凡事不和别人唱反调心里就不舒服。但有些人却只是一种习惯,本身并没有恶意,也可以说是权威主义者。这种性格偏激的人虽然本性并不坏,但其作风却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同。换句话说,这一类的人是最不会与人交往的人,其实他并不是敌人,而是我们的同类。如果能和他继续保持交往,反而能很意外地发现他的好处,这种人也有可以信赖的地方。这种人虽然并非正直爽快的人,但却坚守原则的人,虽然唠唠叨地没完没了,但却绝不会心存歹念地陷害别人。 如果你能看穿对方这种似是而非的性格,了解他那不擅与人交往的本性,这种人也可以成为朋友。 不擅于交际的人自然也不擅于待人处世之道,如果是一般的人,不需要别人的帮忙,也能悠游自在地与人交往,但这种不擅交际的人却因为本身性格的缺陷,必须靠他人的帮忙才行。与这样的人交往必须要具有彻底的善意与宽容才行。 这一类的人是属于性格顽固而不易妥协的人,所以往往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批评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总是看见别人的缺点与短处。 厚黑学认为:和这样的人交往不妨就由他去发表意见。任何事都有明暗、长短的相对点,不会因为其中一个或两个的不完全部分就完全被否定掉,惟有包容他才能让他成为自己的朋友。 公开承认自己的短处,有意暴露自己的弱点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在事业和竞争中为了取胜,当然不可以弱示人。但在特定情况下公开承认自己的短处,有意暴露某些方面的弱点,往往是一种有益的厚黑处世之道。 示弱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事业上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人嫉妒是客观存在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社会心理之前,用适当的示弱方式可以将其消极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 示弱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团结周围的人们。 示弱能表现一个人实事求是的作风,客观上给积极进取者以鼓励。 要使示弱产生积极效果,必须善于选择示弱的内容。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面前,不妨展示自己学历不高,经验有限,知识能力有所不足,有过种种曲折难堪的经历,表明自己实在是个平凡的人。成功者应多在别人面前说自己失败的记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对眼下经济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诉诉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诸多困难,让对方感到“人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更应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瞎猫碰到死老鼠”。 示弱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交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以己之短,村人之长。 示弱有时还要表现在行动上。自己在事业上已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小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尽量回避退让。也就是说,事业之外,平时对小名小利应淡薄疏远些。因为你的成功已经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可再为一点微名小利惹火烧身,应当分出一部分名利给那些暂时的弱者。 示弱是强者在感情上体贴暂时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的弱者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它能使你身边的“弱者”有所慰藉,心理上得到平衡,减少或抵消你前进路上可能产生的消极因素。把表面的风光让给别人,把沉甸甸的实惠留给自己,何乐而不为! 像蟑螂一样活下来,坦然面对不如意之事 人们很讨厌蟑螂,因为它到处都有,打了一只,待会儿又出来一只,有缝就钻,有洞就躲,连杀虫剂它们也不太在乎!厚黑者从中颇受启示。 据研究,蟑螂是和恐龙同期的昆虫,可是恐龙都死光了,蟑螂却仍在地球存活,并且大量繁衍。蟑螂可以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只要那么一小滴水,它就可以活下来。 蟑螂的这种生存能耐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人如果也有蟑螂的韧性,还有什么日子不能过呢?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人一生当中绝对会碰上不如意的时候,这些不如意有很多种,例如:生意失败、失恋、人事斗争落败、被羞辱、工作不顺、家道中落……等等,而依各人承受程度不同,这些不如意也会对各人形成不同的压力与打击,有人根本不在乎,认为这只是人生中必然会碰到的事;有人则很快就可以挣脱沮丧,认为这只是人生中必然会碰到的事;有人则很快就可以挣脱沮丧,重新出发;但有些人只被轻轻一击就倒地不起。 不管你遭到的不如意程度如何,只要你在主观感受上已到了沮丧、消极、痛苦,几乎要毁灭的地步,那么就应该采取厚黑者的策略:像蟑螂一样地活着。 蟑螂是墙缝里可活、壁橱里可活、阴沟里也可活的昆虫,当你遇到不如意事,无论是客观环境或主观的感受,不就有如在墙缝里、壁橱里、阴沟里?如果你因为过着这样阴暗、充满人性脏臭与羞辱的日子而灰心丧志,失去活下去的勇气,那么你连一只蟑螂都不如。 恐龙已经绝迹,蟑螂却仍在世上猖狂,只因它活下来了,所以你也要在最黑暗的时刻,最卑贱的时刻,最痛苦的时刻,屈辱地活下来,像一只蟑螂那般活下来。 也就是说,在这种时候,你不要去计较面子、身份、地位,也不要急着出头,这种日子很容易让人沉不住气,但只要沉得住气,只要“存在”,就有希望,就有机会,这不是安慰你,而是事实本就如此??你看看,恐龙如今安在? 如果你能像一只蟑螂一样地活下来,必然会有一些收获: 重新出头的那一天,你会得到更多的尊敬,因为人虽然屈眼于强者之下,但打不死的勇者却有更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有过蟑螂般的生活经验,但不怕他日横逆之来;换句话说。对不如意事更能悠然面对,能屈能伸;阴暗的日子能过,风雨的日子能过,人到了这种地步,还有什么事能为难他的? 所以,不要做恐龙,去学蟑螂吧! 生存是人类的本能,几乎可以这么说,人为了生存,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所以,人类社会才会有这么多的纷争。 可是,也有人在遭逢人生大转折,大打击时,产生求死的念头,认为活着很痛苦,不如死掉算了! 求死或许也是一种解脱。是不是真的解脱,其实还有待科学的考察,不过这里只讨论现实的问题,孔子不也说“未知生,焉知死”吗?他也一样强调现实的重要,而对这个问题,古。古人一句“好死不如赖活”最实际,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指导智慧。 “好死不如赖活”强调的是:活着总比死了好,因为不管死得如何痛快,这代表的是一切现实的结束,包括“希望”,可是只要活着,虽然活得很痛苦,很绝望,但总是存在着“希望”。也许这个“希望”在遥远的未来才可能实现,可是再怎么说,这还是“希望”啊!但一死,什么都没有了。 这么说,似乎不太能体会想死的人的心情。事实上,心情是个人的事,你的心情如何,没有人在乎,说一句最没感情的话,你想死,与我何干啊!你死,说不定还有人高兴哩! 死,代表失败!这是懦弱的象征,他不是被对手打败,而是自己把自己打败! 她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点歌台》的节目主持人。她以圆润的嗓音,丰富的人情味,哲理和诗意的语言,叩开了上海无数听众的心扉,成为一代明星,青春偶像。每逢星期六的晚上,人们习惯于坐在收音机旁,收听她带给他们的美妙动听的音乐,更希望听到这位被誉为“大众情人”的播音员温暖和动听的声音。 1991年10月30日,当人们再次打开收音机时,听到的却是她自杀的消息。歌迷们痛心疾首,十分惋惜,他们不禁要弄明白,是什么使这位明星走上了绝路? 她的事业是成功的。她从一个没有文凭,没有播音经验的播音员开始,最终成为一颗闪亮的明星,走过了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她追求与听众心灵的沟通,追求自己播音的风格,她主持的《点歌台》调频节目,总是满载着温馨,纷纷扬扬地洒向人间的每一个角落。她使绝望者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她给孤独者心灵的慰藉 使爱情之花开得更璀璨,让青春的色彩变得更缤纷…… 然而,听众心目中至美的她也是普通人,她有着事业的劳累,家庭的琐屑;她也是生活之网上小小的一环,与领导、同事、朋友、家人和听众紧紧地连在一起。她的多重角色使她担负着过分沉重的担子,她的特殊身分又使她能解世间的“千千结”,独不能解开自己的生活之结,感情之结。 《点歌台》牵动了千万人的心。作为一个明星节目,她从中体会到的快慰几乎和烦恼相等。众口难调,节目制作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她必须付出艰巨的劳动才能不辜负听众的热望。在享受听众给予的荣誉的同时,她也饱尝着身心的极度劳累之苦。 事业和生活也发生着严重的矛盾,恩爱夫妻的感情开始淡化。丈夫有了一个更年轻的女人,又嗜好打麻将,每晚彻夜不归,留下她一个人独守空房。她不能接受这种现实,于是离婚渐渐成了家庭的中心话题。但她内心非常矛盾,她十分珍惜自己的家庭,希望丈夫回心转意。当她发现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时,她内心更加烦躁,人也消瘦了许多。她无法从现实中得到解脱了,最后,她选择了死。她走了,香消玉殒,终于解开了她自己的生死结。然而,听众们的结却仍未解开。她无可奈何地去了。她何以至于无可奈何,这无可奈何难道真的是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或许是婚姻破裂。她毕竟是个普通人,她需要温暖的家庭,忠贞不渝的爱情。她的死难道不是她所主持的《点歌台》的绝响?难道不是她心力交瘁的对理想爱情的呼唤?但这一呼唤的代价太沉重了,它让我们至今觉得心灵颤栗。 或许是人们只仰视明星而对他们缺乏理解?听众可以向她倾诉苦闷烦恼,获得安慰快乐;但她除了随贺卡、信件寄来的问候和赞美以外,再没有地方倾诉自己的苦楚。她的内心成为一个独语的世界,没有人能发现并帮她解开心里的死结。她的心理渐渐走向失衡,任何生的压力和爱的苦闷都成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人性的美好、才能的杰出和意志的脆弱就这样统一在她身上;生之压力和爱之苦闷因为她是明星而更显沉重。 故事主人公的意志中不能说没有“刚”,没有“柔”,只是她走向了极端,最后选择了死,想以一死摆脱尘世的纷扰,这就错了。厚黑学认为,与其“好死”,不如“赖活”。 所谓“赖活”是指辛苦地活着、委屈地活着、卑微地活着,虽不满意但可以接受地活着。当一个人有了这样的态度,其实就不会想死,因为他已经对“活着”的要求降到最低,这种心境已与“死”差不多了。当有了“赖活”的态度,一切境遇便会开始转好??不是境遇真的转好,而是因为心境先处于“死”的状态,由死而生,任何事物,都充满了新鲜的意义与价值,而由于心境历经了一趟“死亡之旅”,由死而生之后,人生观也会产生改变,成为一个崭新的人! 人类社会生存竞争的胜负是没有规则的,既看过程,也看结果,而有了结果,过程就不重要。人们只会向最后的胜利献花,而不会向中途弃权的人致敬。你不必做个打败别人的胜利者,但要做个战胜自己的勇者,而你惟一依靠的便是“好死不如赖活”的韧性。 只要形体不死,心境绝对有苏醒的一天,形体一死,便什么都没有了。 弱者也有一片天,但死者只有一把土,这就是厚黑者的生存智慧! 犯了错误不过分自贡,对自己宽容是“厚”的功夫 厚黑者不会强迫自己做“完人“,他们允许自己犯错误,并且能采取适度的方式正确地对待自己的错误。 日本诸狱奕堂在香积寺风外和尚处曾担任掌理饮食典座。有一天,寺里有法事,由于临时的意外必须提早进食。乱了手脚的奕堂,匆匆忙忙地把萝卜、红萝卜青菜随便洗一洗,切成大块就放到锅子里去煮,做梦也没有想到青菜里居然有条小蛇,奕堂把煮好的菜盛到碗里直接端出来给客人吃。 满堂来客一点也没发觉。当法事结束客人回去后,风外把奕堂叫去。风外用筷子把碗中的东西挑起来问他: “这是什么?” 仔细一看,原来是蛇的头。奕堂那时才发现他居然煮了一条蛇,奕堂心想这下完了,不过还是若无其事地回答说: “那是个红萝卜的蒂头。” 奕堂说完就把蛇头拿到手上,咕噜一声吞下去了。风外对奕堂稳若泰山的做法非常佩服。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难免犯错误,即使是四条腿的大象,也有摔跤的时候。“人要不犯错误,除非他什么事也不做,而这恰好是他最基本的错误。” 反省是一种美德。对自己做错了的事,知道悔悟和责备自己,这是敦品励行的原动力;不反省不会知道自己的缺点和过失,不悔悟就无从改进。 但是,厚黑者懂得,这种因悔悟而对自己的责备应该适可而止。在你已经知错、决定下次不再犯的时候,就是停止后悔的最好的时候。然后,你就应该摆脱这悔恨的纠缠,使自己有心情去做别的事。如果悔恨的心情一直无法摆脱,而你一直苛责自己,懊恼不止,那就是一种病态,或可能形成一种病态了。 你不能让病态的心情持续。你必须了解它是病态,精神遭受太多折磨,有发生异状的可能,那就严重了。 所以,当你知道悔恨与自责是过分的时候,要相信自己能够控制自己。告诉自己“赶快停止对自己的苛责,因为这是一种病态。”为避免病态具体化而加深,要尽量使自己摆脱它的困扰。这种自我控制的力量是否能够发挥,决定一个人的精神是否健全。 人人都可能做错事。做了错事而不知悔改,那是坏人;知道悔改,即为好人。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过去的既已无可挽回,那么只有以后坚决行善即可以补偿。 每个人都有缺点,这是为什么我们要受教育。教育使我们有能力认识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这就是进步。但在知道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并随时改正之外,更要注意建立自己的自信,相信自己的自尊。 有人一旦犯了错误,就觉自己样样不如人,由自责产生自卑。由于自卑而更容易受到打击。经不起小小的过失,受到了外界一点点轻侮,为任何一件小事,都会痛苦不已。 一个人缺少了自信,就容易对环境产生怀疑与戒备,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面对这种“无事自扰”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努力进修,勤于做事,使自己因有进步而增加自信,因工作有成绩而增加对前途的希望,不再向后作无益的回顾。 进德与修业,都能建立一个人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对自己偶尔的小错误、小疏忽,就不致过分苛责,而易于从悔恨中发挥积极的力量。 自尊心人人都有,但没有自信做基础,就会使人变为偏激狂傲或神经过敏,以致对环境产生敌视与不合作的态度。要满足自尊心,只有多充实自己,使自己减少“不如人’的可能性,而增加对自己的信心。 做好人的愿望当然值得鼓励,但不必“好”到一切迁就别人,凡事委曲自己。更不能希望自己好到没有一丝缺点,而且发现缺点就拼命“修理” 自己。一个懂得厚黑学的健全的好人应该是该做就做,想说就说。一切要求合情合理之外,如果自己偶有过失,也能潇潇洒洒地承认:“这次错了,下次改过就是。”不必把一个污点放大为全身的不是。 厚黑学指出:人总是人,人有要求完美的愿望,但也有犯错误的可能。只有犯了错误不肯悔改才是耻辱。犯了错误不能摆脱 自责和不肯悔改,是对自己的虐待。 “厚”应当有节有度,不能没有原则 1、厚当有节 厚黑学所主张的处世之道,最起码的规则就是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退让。一个人如果不敢坚持原则,以牺牲根本的东西来换取一时的苟安,他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人们的眼中,这样的人只能是窝囊无能、懦夫的形象,只能是个“受气桶”的形象。 不敢坚持原则的人最主要原因是不敢付出代价,以原则作交易,以牺牲原则来维持自己看重的那一摊其实价值并不大的东西。反过来看,为原则抗争会付出什么呢?坚持原则是做人的起码要求,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坚持原则虽然可能会得罪别人,会损害现存利益,但却维护了自己最重要最应该维护的东西,是很值得的,在众人眼中,你仍然是一个敢于维护原则的好形象,这难道不比作无谓的“厚”更值得吗? 原则是“厚” 的最后界限,可以称得上原则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能“厚”得命都丢了。 生命为人的第一要素和立身之本。一个人失去了生命,什么也无从谈起。因此,在生命受到侵害的时候,切忌不可“厚”。否则,把命给丢掉了,还有什么意义呢?在这方面,一定要注意分清轻重缓急。而且,切不可把目的和手段弄颠倒了。因为,“厚”并不是我们生存的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只是为了使我们活得更好。而生命的珍惜和生活的充实才是我们的目的。为了“厚”而牺牲或白白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不能不说是一种愚蠢。 (2)人格、国格不可丢。 厚黑学虽然主张一个人脸皮不妨练得“厚”。但强调一定要维护自己的起码尊严和面子。常言道: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当一个人的尊严受到伤害时,如果不起而反抗,那就是堕落的开始。 如果说一种生物性的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受到侵犯和威胁的时候,不可再“扮厚脸”,那么,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它那精神性的生命,它的民族尊严,国格,对于这个民族的成员,这个国家的公民来说,在一旦受到侮辱和欺凌的时候,也是无论如何都不可再“厚” 的。失去了它,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也将是毫无意义的。 有一个中国留美学生,课余之暇,在某一饭馆兼任洗碗。厨房的监督,是个典型的美国人,他也很慷慨,常常把一些厨房卖剩下的食物给那学生吃,不过他也很罗嗦,常常在留学生工作时,站在一旁“演讲”,说:“你太幸运了,我们的政府批准了你来这里读书,现在我又给你一份工作和许多食物,使你连饭钱都省下来了……” 有一次,这位监督又用同样的方式问洗碗的人“重播”,这位留学生一下站起来,指着监督的人说:“再说下去,我就要一拳打破你的鼻子!” 监督一愣,说:“只有共产党才能打我们美国人,难道你是共产党人?”他所得到的答复是: “凡是有自尊心的人,都有胆量打你!” 自从那位留学生声言要打破美国厨房监督的鼻子后,他所受的待遇已大为好转,好转的原因倒不是那美国人欺善怕恶,而是他重新有一种观念,知道要尊重别人的自尊心。 朋友之间也应该明辨是非,不能为友情,而予大是大非于不顾。 曾国藩和左宗棠就是一对好朋友。曾国藩对左宗棠爱护备至。左宗棠每打一次胜仗,曾国藩就竭力保举一次,数年之间,左氏由襄办军务,至浙江巡抚,再至闽浙总督,成为和曾氏齐名的重臣大吏。左氏也在公开场合明言:“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说明两个朋友之间知交之深。故世称曾左。但在大事大非面前,他们并没有被友情所蒙蔽,而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哪怕朋友失和也再所不惜。 同治三年六月间,曾国藩在和太平天国的军事对垒中,攻克金陵,大获全胜,他上奏皇帝,说洪秀全的儿子已自焚,其他余孽也一网打尽。但左宗棠却得到另外一则情报,太平天国的幼主已逃到了湖州,有可能东山再起。虽然曾氏对他有知遇之思,但他还是将此实情面奏给同治皇帝。从而导致了二人失和。 朋友间相处,友谊固然重要,但要丧失原则,或者是非不分去维护友谊,那么这种友谊值不值得维护,就要认真考虑了。 (3)根本利益不能让。 一个人的利益有很多种类别,有的是一般性的利益,这种利益受点损失,一般人也不放在心上,但当根本利益受到侵犯时,就不能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在根本利益上应该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 2、厚须有度。 对于恶棍来讲,忍让宽容的言行是噪音,这是因为他们听不进良好教养的语言。得寸进尺,打你三下还不收手,那就是恶棍。你应该咬他一口了。 哲学上常常把度作为质和量的统一。也就是说,在度之中间,包含了具有一定量和质的结合,在度之中,事物的性质变化于一定的范围之内,不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而一旦超出了这个度,事物的性质便会出现新的特点,正如水在100度之内仍然是水,可一旦烧开便变成了气体一样。在采取厚的策略的问题上,也有一个度,比如在下列情况下,就不能一味采取“厚”的策略。 (1)下不为例,事不过三。 所谓“事不过三”,说的是人们对同一对象的“厚”,可以一次、两次,但决不可一退再让。忍让到一定份上,必须有所表示,使对方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退让不是一种害怕和无能,而只是出于一种“厚’,从而不再继续下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一些这样不识好歹的人,他们为所欲为,得寸进尺,把同事及其他人的忍让当成是好欺负,可以占便宜,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步步紧逼。对待这种人,在经过几次忍让之后,看清了其真面目,则不应再忍让下去,可以适当地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并通过正」当的方式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利,这样,使对方认识到自己的不是。当然,这种晓之以厉害的方式和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目的都是一个,就是让对方了解自己真正的态度,这便是可以参照的一条原则。 (2)对方得寸进尺时,不可再“厚”。 有些人在侵犯别人的某种利益和权限之后,由于对方采取了“厚”的态度,使之得逞。可是,这种人在得逞之后,发现了新的目标、新的利益,从而刺激了其利欲,以至于使原来的行为转化为另一种难以接受的事情。这时,作为当事人,便不能自然保持一种“厚”的态度,而必须随着事物性质的变化而毅然决然地予以反击和抵抗。例如,有些罪犯在打家劫舍的时候,起初目的只在于一些金银财宝,但后来发现还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子,便顿生邪念,企图强暴。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只是出于不愿为一些身外之物而惹来性命的忧扰,而克制了自己的抵抗,如今事情已经不是一种身外之物了,而是自己的血肉同胞了,就不可再行“退”让了。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之所以会这样,就在于那些不识好歹的人常常会由于得到某些不公正的利益之后,使自己的行为在一种恶性膨胀了的邪念的驱动下,由一般的越轨而发展为犯罪。如果是这样,我们便不可再一味地“厚”下去了。 (3)自己濒临“绝境”时,不能再“厚”。 忍无可忍的情况通常出现在一些公共场合之中。有些人以为别人也不认识自己,而且以后彼此间很难还会有相遇在一块儿的时候,因而处于一种匿名者的状态中。这样一种状态往往使人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过去所承担的某些义务和责任,也会不同程度地放松良心对自己的约束,因而发生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过分的行为举止。例如,在火车上、在公园里、在公共汽车里等等。非常有意思的是,在这种公共场合中,有些人也常常抱着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量少惹麻烦的心理,对于一些过分的、带有攻击性的行为持“厚”的态度。这样一方是咄咄逼人,另一方却又是息事宁人,很容易造成一种有利于某些人不断膨胀其侵犯心理的环境和条件。但是,也恰恰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有些人肆无忌惮地一意孤行,也很容易地把人们逼到一种‘“绝境”,以至于产生了一种忍无可忍的心理。 厚黑者主张:要保持自己的骨气,把自己的刀剑插人刀鞘,但需要自卫时要毫不犹豫地拔出来。既然你已经躲不过去了,还不如趁早解决的好。千万别“厚”得再也“黑”不了啦。 (4)人应该有一点锋芒。 勇气和爱情之类的东西一样,只要屈服过一次,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屈服下去,不失时机地在人前稍显勇气,是不可忽略的处世之智。不要成为受气包,一旦生气就应果断地行动。 吃柿子捡软的捏,人们发火撒气也往往找那些软弱善良者,因为大家都清楚,这样做并不会招致什么值得忧虑的后果。在我们身边的环境里到处都有这样的受气者,他们看起来软弱可欺,最终也必然为人所欺。一个人表面上的软弱事实上助长和纵容了别人侵犯你的欲望。 厚黑者强调:我们要知道保持勇气的重要,不要过分抬高他人以至对之心怀敬畏。没有谁能超越人性的局限。杀人犯也怕被抓,权威只是一种地位带来的表面力量而已。 我们主张人是应该有一点锋芒的,虽然不必像刺猖那样全副武装,浑身带刺,至少也要让那些凶猛的动物们感到无从下口,得不偿失。 3、小事可“厚”,大事须“黑” 小事可“厚”,大事须“黑”是一种“大智若愚”。所谓“大智若愚”,其内涵十分丰富。而作为个人来讲,对小事“厚”得若愚,正是大智的表征或结果。 宋代宰相吕端是有名的相国,他在小事上很会装糊涂,而在大事上,在需要决断时则又十分聪慧和果敢。吕端小事糊涂,有很多故事。因此,当初宋太宗要起用吕端为相时,有人就向太宗劝告:“吕端为人糊涂,不可重用。”宋太宗则颇为赞赏他,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于是决意以吕端为相。深诸历史掌故的毛泽东也写诗赞道:“吕端大事不糊涂。” 当宋太宗病危时,内侍王继思忌恨太子英明过人,私下里同参知政事李昌龄等打算立楚王元住为王位继承人。宰相吕端到官禁中去探问皇帝的病情,发现太子不在皇帝身边,怀疑其中有变,就在笏上写了“病危”两个字,命令亲近可靠的官员请太子马上人宫侍候。太宗死了,李皇后叫王继恩来召吕端进宫。吕端知道情况有变化,马上哄骗王继恩,让他领着进书阁检查太宗先前所赐的手写的诏书,把诏书锁起来才人宫。皇后说:“皇帝已经去世了,立太子应当立长子,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吕端说:“先帝立太子,正是今天。现在天子刚刚离去,难道可以马上就违抗天子的命令,在王位继承人问题上提出别的不同说法吗?”于是就拥戴太子继承王位。宋真宗登上王位后,在举行登基仪式时,天子座位前垂着帷帘接见群臣。吕端平正地站在殿下,先不拜天子,而是请求天子卷起帷帘,他上殿仔细看过,认清了的确是原太子,然后才下台阶,带领群臣拜见天子,高呼万岁。 所以,吕端的小事糊涂,不耍小聪明,是厚黑学所推崇的“大智若愚”,这样的人不会一直采取近乎“糊涂”的“厚”的策略,在必要的时候,他能够“黑”,能够表现出大智的一面:见识和决断。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bookben.cn - 手机访问 m.bookben.cn---书本网【gzbysh】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